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1年9月份全國工業機器人產量數據。數據顯示,2021年9月工業機器人產量為29006套,同比增長19.05%;1-9月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為268694套,同比增長57.8%。
從3月至今的單月產量數據來看,9月份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最低值,增速大幅回落,與8月份相比,9月工業機器人的產量減少了3822套。事實上,自6月份工業機器人單月產量達到頂點后,在緊接著的7月份隨即就出現了波動性回落。6月也因此成為了今年工業機器人高增長的一個轉折點,有業內人士判斷今年四季度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速放緩已是大概率事件。
2021年1-9月工業機器人產量數據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狂奔的上半年
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所長盧彰緣曾在《寫在“拐點”處,關于機器人的“冷思考”》一文中對今年工業機器人的市場形勢做了如下判斷:2021年上半年的高增長雖有點“意料之外”的驚喜,但下半年增速的放緩幾乎已是“情理之中”的預期。
一方面是2020年下半年的增長基數較大;另一方面,2021年下半年還有幾個關鍵要素需要警惕,一是PPI的上漲,原材料的短缺和價格的上漲或將延續;二是消費端和出口的影響,海外市場產能的恢復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對中國產能的需求。
目前來看,這一預判正在成為現實。
上半年的企業走訪過程中,可以明顯發現企業積極的市場情緒是主旋律,“上半年基本完成了今年全年的業績KPI指標”成為了業內人士概括市場走勢的高頻語句。事實上,此前在對19家智能制造概念股中報業績統計中,發現有18家企業當期凈利增速超100%,剔除雙環傳動的最高增速數據后,18家企業凈利平均增速達到305.45%。
整個制造業市場在上半年步入了高速發展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兩年平均增長7.0%,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8.9%。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兩年平均增長6.5%;環比增長0.56%。
下游市場的欣欣向榮之勢直接提升了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景氣度。一方面傳統制造業如紡織、包裝、煙草、工程機械等行業增速迅猛,另一方面,在“碳中和”、“碳達峰”等國家政策刺激之下,風電、光伏、鋰電池等新能源行業進入擴產大周期。
其中,僅以鋰電行業擴產為例,據高工鋰電不完全統計,2021年上半年國內動力電池新增規劃產能達745GWh,投資總額超2587億元,應對鋰電設備投資金額達1490億元。其中,僅寧德時代一家企業累計發出的鋰電設備訂單就已經超過160億元。
統計時間:截至2021年上半年
波動的下半年
工業機器人是典型的靠增量市場帶動的行業,只要有新建產線、廠房就有訂單。然而當增長趨勢放緩之后,原材料漲價、缺芯危機、海運價格飆升導致出口受阻等不利因素在時間的攪動下逐漸凸顯出來,進一步對工業機器人等上游設備市場造成了影響。
有業內人士反饋,受出口訂單減少以及限電減產等因素影響,今年7-9月份,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訂單同比下滑明顯。該業內人士進一步分析,隨著3C行業在下半年進入淡季、汽車行業需求釋放不達預期,工業機器人市場大概率無法再次復制上半年的輝煌。
一方面,全球擴散的缺芯危機直接影響了部分3C電子產品的正常生產。公開資料顯示,受芯片長期短缺影響,蘋果可能會將其預計的iPhone 13生產目標削減多達1000萬部。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進一步分析,今年搭載蘋果自研M1處理器的MacBookAir和MacBookPro的出貨量將被砍單約15%;砍單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零部件短缺。
不過在這輪缺芯危機中,影響****的是汽車行業,全球知名市場分析公司埃信華邁公司發表報告稱,全球半導體短缺將令世界汽車行業在今年減產多達710萬輛,直到2022年下半年也不會緩解。根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數據,截至8月9日,全球范圍內因芯片短缺導致的汽車產量損失已達585.3萬輛。其中北美和歐洲地區損失****,分別為187.4萬輛和174.6萬輛,其次是中國,達112.2萬輛。
3C、汽車一直是工業機器人應用的主陣地,當基本盤面臨各種挑戰時,工業機器人受到波及是必然的。
與此同時,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海運成本持續攀升,使得訂單出口面臨重重阻礙,疊加突然爆發的限電減產,各種波動因素混合發酵,整體市場環境波動性、不確定性大大增強。
疫情,深刻地改變了全球市場環境,未來充滿不確定已經成為了確定性共識。而持續推進智能制造已被證實是制造業應對不確定的有效方式,從這個角度來看,機器人的大方向是明朗的,只是實現的過程是曲折的。